第2章千古一帝秦始皇二
夜夜流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29电子书www.29txt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秦王朝建立伊始,秦始皇自称皇帝,处在政权金字塔的顶端,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。国家的行政、财政、立法、司法、军事大权,都由他来掌握;所有官员的任免赏惩、生杀予夺的大权,都由他来操持。当然,为了行使这些权力,秦始皇承受着繁重的负担。各级官府处理各种事务,都要层层上报,最后报告给秦始皇,“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不得休息”《史记-秦始皇本纪》……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,至少有120斤的简牍,连正常的作息时间都得不到保证。</p>
在治理国家方面,秦始皇非常重视中央行政建制,设立丞相、御史大夫等高级职位,协助处理国家事务。丞相作为百官的首长,具体负责行政事务,包括参与朝政、主持朝议、封驳诏令、选用官吏、审计地方治绩等。御史大夫作为丞相的副手,主要负责监察百官,管理公文图册。秦朝未设太尉一职,秦始皇本人独揽军权。丞相、御史大夫之下设立诸卿,其中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,卫尉掌管宫门卫屯兵,中尉掌管京畿警卫,廷尉掌管司法事务,治粟内史掌管财政事务,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需要,将作少府掌管修建宫室,典客掌管民族和外交事务,奉常掌管宗庙礼仪,宗正掌管皇室属籍,博士负责图书收藏。秦朝廷遇有重大问题,召集丞相、御史大夫与诸卿共同商议,由秦始皇亲自裁决。</p>
在地方行政建制上,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,彻底废除分封制,全面实行郡县制。起初全国共有36个郡,随着对周边地区的拓展,后来增加到48个郡。每个郡设立郡守,负责管理本郡事务,另有郡尉掌管军事,郡监(监御史)掌管监察。郡下辖若干县,有万户以上者设令,万户以下者设长,令、长管理本县事务,另有县尉掌管军事,县丞掌管司法。郡、县长吏都由朝廷任免,由此加强了中央集权。</p>
秦朝地方行政机构,以县为基层单位,县以下是乡里组织。一县之内分若干乡,乡下设里,里有什伍。乡设三老、啬夫、游徼等职位。“三老掌教化,啬夫职听讼,收赋税,游徼徼循,禁贼盗”《汉书-百官公卿表》……里设里正,什有什长,伍有伍长,实行什伍连坐制度。此外还有亭,设在城市和地处要冲的乡里,直属于县尉,是乡的同级单位。亭设亭长,协助县尉管理治安。秦王朝依靠这些组织,管理和控制基层社会,以稳定整个国家。</p>
秦始皇三十一年(前216年),即秦统一天下六年之后,秦始皇下令“使黔首自实田”《史记-秦始皇本纪》注引徐广语。,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官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,官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租税。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承认土地私有权,从而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。</p>
为了统一征收租税,秦王朝采取统一货币、度量衡的政策。废除以往的各种货币,统一货币为两等:黄金为上币,以镒(折合20两)为单位;铜钱为下币,以半两为单位,制作圆形方孔。金币供皇帝赏赐之用,铜币主要作为流通媒介。废除以往的各种度量衡器具,以商鞅变法时确定的度量衡制度为标准,制作统一的标准器具,推行到全国各地,并且定期进行检测,以保证度量衡器具符合法定标准。这些措施的实行,对于建立新的经济秩序,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</p>
秦始皇统一中国,除兼并山东六国之外,还包括对周边地区的拓展。当时,匈奴作为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,威胁着秦王朝北部边疆的安全。秦始皇二十九年(前218年),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,准备反击匈奴。秦始皇三十二年(前215年),蒙恬集中优势兵力,穷追猛打,迅速收复了河南地(今河套地区),接着乘胜进军,又攻取了高阙、北假(在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北),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(今内蒙古包头)。同时,秦朝廷迁移大批罪犯,来新设诸县屯戍。秦始皇三十六年(前211年),又下令迁移内地民众3万户,到北河、榆中地区定居。这一地区称作“新秦”。秦王朝大规模的移民实边,不仅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侵扰,而且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。为了加强对匈奴的抵御,秦始皇三十四年(前213年),从全国征调大批民众和罪犯,配合戍边的军队,把以往秦、赵、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,筑成一条西起临洮、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。</p>
与匈奴相比较,当时东南和岭南地区散居着古老的越族,包括东瓯、闽越、南越、西瓯,合称“百越”。王翦灭掉楚国之后,率军挺进到东南地区,迅速平定了东瓯和闽越,在那里设置了会稽、闽中两郡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,秦朝廷调集50万大军,派尉屠睢、任嚣、赵佗等人,分兵五路,征伐岭南地区。秦军进入南越之后,遭到越人顽强的抵抗,加上后勤补给困难,战事处于胶着状态。为了解决物资运输问题,秦始皇派监御史禄开凿灵渠(在今广西兴安),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之间的水道。秦军继续苦战,深入到西瓯地区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,又征发尝逋亡人、赘婿和商人,投入到战争中去,终于平定了岭南地区,设立了南海、桂林、象三郡。后来,秦朝廷不断迁徙内地民众和罪犯,来到岭南地区驻守,从而加强了这里与内地的联系。</p>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/p> </div>
通过长期的开疆拓土,秦王朝的疆域空前辽阔,“东至海暨**,西至临洮、羌中,南至北向户,北据河为塞,并阴山至辽东”《史记-秦始皇本纪》。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。这种统一的**格局,奠定了中国历代的基本疆域,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,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,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。</p>
秦始皇在位时期,根据秦王朝的实际需要,从以水德主运出发,把商鞅变法以来的各种律令加以补充、修订,构成一部比较完整的《秦律》,颁行于全国。1975年2月,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,包括一大批法律条文,其名目有《田律》、《仓律》、《工律》、《徭律》、《效律》、《藏律》、《傅律》、《戍律》、《捕盗律》、《厩苑律》、《金布律》、《关市律》、《司空律》、《军爵律》、《置吏律》、《传食律》、《游士律》等等。这些法律条文,构成秦王朝法律的基本体系。</p>
《秦律》的制定,主要是为了保护土地私有制,防止和镇压反秦势力,稳定秦王朝的统治秩序。因此,《秦律》规定的刑法,非常繁杂和严酷,仅仅是刑罚的种类,就有笞、迁、髡、黥、劓、宫、戮、磔、绞、烹、坑、弃市、车裂、腰斩、枭首、从死、三族等名称,其中不少律文是针对“盗贼”、“臣妾”来制定,这表明《秦律》的阶级属性。因为刑法严酷,特别是实行什伍连坐,株连三族,秦朝人民深受其害,以至于“赭衣塞路,囹圄成市”《汉书-刑法志》。,形成悲惨的社会景象。</p>
秦始皇在位时期,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,实行了新的文化政策:</p>
一是统一文字,即废除六国原有的文字,把整齐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,把简化的隶书作为通用文字,在全国范围内使用。小篆是李斯以秦国通用的大篆作基础而制定的一种形体匀圆、笔画简略的规范文字,隶书是程邈根据当时字体的演变特点而制定的一种形体飘逸、书写简便的新型字体。秦王朝统一文字,作为一次全国性的文字改革活动,有助于汉字系统的全面推广,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。</p>
二是“以法为教”,“以吏为师”。秦统一天下以后,适应历史发展的惯性,选择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。法家思想主要是商鞅、韩非的**思想。商鞅认为,治理国家的目标,是实现国家的富强;治理国家的手段,是推行“农战”方略。国家要想富强,就必须发展农业生产;发展农业生产,就能增加国家收入;增加国家收入,就能搞好军队建设;搞好军队建设,就能提高军事力量;提高军事力量,就能打赢对外战争;打赢对外战争,就能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;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,就能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。农业生产和战争相互促进,使国家走向富强。韩非认为,“法”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成文法令,“术”是君主驾驭群臣的**手段,“势”是君主生杀予夺的权势,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使用,君主才能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,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。秦王朝的统治思想糅合了这两种**理论,同时吸收了阴阳、儒、道诸家思想。从另一方面看,秦始皇因为推崇法家思想,特别重视法制建设,制定出各种国家法令,在秦王朝的**生活中,各级官府必须贯彻执行法令,一般民众要跟官吏学习法令,最终把国家法令落到实处。</p>
三是焚书坑儒。秦始皇三十四年(前213年),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,一群博士为他做寿。仆射周青臣称颂秦始皇的功德,说天下平定之后,实行郡县制,使每个人都得到安乐,远离战争的祸害,而博士淳于越主张分封制,趁机劝秦始皇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,作为朝廷的辅助,保障国家的长久安定。秦始皇让群臣讨论,丞相李斯认为:“今天下已定,法令出一,百姓当家则力农工,士则学习法令辟禁。今诸生不师今而师古,以非当世,惑乱黔首。”《史记-秦始皇本纪》。因此,建议除《秦纪》、有关医药、卜筮、农桑的书籍和博士收藏的《诗》、《书》、诸子着述外,销毁所有私人藏书;私人谈论《诗》、《书》者,一律处以死刑。秦始皇赞同李斯的建议,立即下令执行。三十五年(前212年),秦始皇重用方士炼造仙丹,寻找奇药,始终得不到回报,一些方士、儒生私下散布不满言论,批评秦始皇的做法,加上侯生、卢生两人擅自逃跑,秦始皇闻讯大怒,就派御史严加查办。这些人相互告发,牵连出一大批方士、儒生。秦始皇亲自划定460人,以妖言惑众的罪名,把他们坑杀于咸阳。这就是“焚书坑儒”事件。</p>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为了改善全国的交通状况,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驰道。其中有两条主干线:包括上郡道、临晋道、东方道、武关道和西方道。上郡道起自高陵,通往上郡;临晋道越过黄河,通往河东、上党等地;东方道经由函谷关,通往三川、河内等地;武关道经由武关(在今陕西商州),通往南阳、南郡等地;西方道经由今陇县,通往陇西。此外,有栈道越过秦岭,通往汉中地区;直道起自云阳(今陕西淳化),通往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)。据记载,秦朝“为驰道于天下,东穷齐燕,南极吴楚,江湖之上,濒海之观毕至。道广五十步,三丈而树,厚筑其外,隐以金椎,树以青松,为驰道之丽至于此”《汉书-贾邹枚路传》……秦制50步约合69米,3丈约合7米,说明驰道的路况很好,堪比现代的高速公路。这些驰道、栈道和直道,构成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,把全国各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。</p>
值得一提的是,秦始皇二十年(前219年),在开发岭南地区的过程中,为了方便运送军队和物资,秦始皇派监御史禄负责开凿灵渠,把湘江和漓江连接起来。灵渠作为一个古老的运河,沟通了长江、珠江两大水系,成为中原与岭南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。在开发西南夷地区时,秦始皇派常頞调动民力,利用原有的僰道,修筑成通往滇地的“五尺道”。这样一来,秦朝廷颁布政令,就可以经过栈道、金牛道和五尺道,迅速送达西南夷地区,从而拉近了西南夷与内地的联系。</p>
总起来说,秦始皇的**作为,连同秦王朝的诸多建树,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转折,开启了秦汉以降的文明进程,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