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布衣天子刘邦二 (第1/3页)
夜夜流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29电子书www.29txt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他是无敌的流氓还是千古的帝王?</p>
对于刘邦的童年,史料记载很少,只是简单地说了一点,他和卢绾一起学习。我也不去胡编乱造误导大家,但是我们可以肯定,他出生的年代很不“和谐”。</p>
公元前247年那段时间战乱频起,正是战国七匹狼(战国七雄)相互踩地盘的时代,今天打仗,明天打仗,后天也可能在打仗,自己哪天死都不知道。不过幸运的是,刘邦的童年还是相对快乐的,他有饭吃,有衣穿,还有得玩。不会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暴毙。</p>
上天既然给了他一个不平凡的身世,想必也会保护着他,直到完成他未开始的事业。</p>
关于刘邦的这个同学卢绾,值得一说,因为他和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,而且都住在同一个村子里面。不过这个人的出生很平常,没有刘邦那么玄幻。</p>
刘邦与卢绾学习,并不是去古代称之为私塾的学校。当时科举制还未产生,所以私塾也没有盛行,谁要开私塾非破产不可,大家即使是“风投”也不会去冒这个险,除非是“疯投”还差不多。教他们的老师叫马维,是请到家里来教他们的。那时学习的主要是“五经”方面的东西,因为不用考试,所以对学习的要求也不像后来的科考一样,三年一考。到什么程度算是正规毕业是没有标准可以衡量的。许多人说刘邦是半文盲,这是不妥的,不仅读书识字他都会,而且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刘邦是很有文采的,《大风歌》与《鸿鹄歌》就是力证,而且这些诗歌都是即兴而作,堪比曹植的《七步诗》。但是刘邦确实不喜欢读书人(书呆子那种)。也就是不喜欢那种满腹经纶却不知何用的书呆子——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理论学得很好,实践能力很差的那种。可以简称为高分低能。赵括就是这类代表之一。</p>
刘邦的老爹并不喜欢他,因为刘邦不干活,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是不乖的,所以他经常挨骂,他老爹说他比不上他哥。</p>
但事实告诉我们,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能干的孩子、有出息的孩子。如果刘邦听他老爹的话,扛着锄头去修地球(种地),那么他就永远都只是刘老三了(刘邦有两个哥哥),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个建功立业、救百姓于水火的千古帝王,历史上也将会少一个绝顶的**家。</p>
刘邦有一个爱好,许多人都有的——旅游。很多人看来这是游手好闲,不务正业,他老爹也不例外,所以他老爹很不理解他的这种行为。但我看来,这叫日积月累,只待厚积薄发。</p>
不要紧,刘邦,坚持你的脚步,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</p>
自古以来,许多猛人都会做一些别人不能理解的事,比如姜太公钓鱼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**。</p>
因为这些人都是天才,天字比人字多了一个二,这就是天才与人才的区别。</p>
正是刘邦的这些兴趣,使他在平民之时结交了很多人,当时的名士张耳就是其中之一。他的性格变得不拘小节、豁达大度、很重义气,并且练就了高超的交际手腕。注意这些特点,他的成功离不开这些东西。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、看着最让人着急的明太祖朱元璋(原名朱重八),就是学到刘邦的这些精髓后才能坐拥天下的。</p>
这里我先对“亭长”作个介绍。</p>
“亭长”是什么玩意儿?</p>
亭长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官名,秦帝国实行郡县制,第一级行政单位是郡,第二级是县,第**是乡,乡下边才是亭,亭下边还有里。一乡有十亭,每亭设有亭长,算起来,亭长和今天的村长是一个级别的干部,属于基层干部。</p>
另一个就是说说当时做官的途径和选举制度。</p>
那时没有科举,想做官,一般有几种途径,第一种,你这个人确实有几把刷子,然后经过别人的推举你可以去做官;第二种,你自己认为你很有几把刷子,但是没有人推举,那么你可以选择毛遂自荐;第三种是比较简单的一种,俗称“走后门”,不过这是需要关系和很多“米”(money)的。</p>
刘邦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,亭长。虽然官不大,但也是吃公粮的。是个公务员了,说明他还是很上进的,干什么都要从基层干起嘛!起码现在也是这样的,要慢慢来,不要慌。</p>
刘邦,机会等待着你。</p>
我相信,刘邦的这份工作是靠实力得来的,因为他也没有钱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