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9章开始二合一6000字 (第1/3页)
特别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29电子书www.29txt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临近七月,**半岛上大战在即,双方各项布置也都是摆在了明处,王通亲率大军沿着**西侧的平坦地带南下,倭寇兵马则是在汉城汉水一带汇聚兵马。</p>
在咸镜道和江原道之间的区域,则是由宣府和辽西的骑兵步卒驻守,为了稳妥起见,还专门将谭剑率领的第七团加了过去,并且配属了十五门火炮。</p>
虽说谭剑的官位也就是和查大受和祖承训等人相当,可这个第七团却是当做东路的核心,对战斗的勇气和决心这一项,王通对辽镇出身的兵马并不怎么信任。</p>
原本驻扎在平壤的辽西兵马王通这次仅仅抽调了一千骑兵,由李如柏率领,李如柏为人或许孟浪浮躁,但也是个能冲敢打的猛将,还要人尽其才。</p>
**地形,东侧多山,西侧平坦,这也是**在东部设置三个道,咸镜道、江原道、庆尚道,西部却有五个道的原因。</p>
在山区地形之中,不可能展开大军作战,在关键地形卡住要害道路之后,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</p>
这样的地形下,占领的时候,倭寇会放置一个军团,但作战的时候,这里就要完全被放弃掉,专心在东侧的京畿道准备。</p>
王通在这里安排人马是为了防备麻烦,眼下这个局面,倭寇做出什么不合常理的行动也不是不可能,堵住那里,也是做个完全。</p>
如此安排还有些别的考虑,禁军七个团,谭兵和谭剑都是五十岁左右了,谭兵这个团是虎威军的第二号主力团,谭兵也算是精通用兵,谭剑这边则只能说是中规中矩,去那里专门守御则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</p>
另外,作为大后方的平壤以及平安道暂时交给了蓟镇的五千步卒镇守,这个力量也已经是足够。</p>
禁军虎威军第一团至第六团,合计万人,虎威军马队三千骑,大同骑兵两千骑,辽西骑兵一千骑,炮队两千人,边镇标兵步卒九千,另外还有从边墙外赶来的义勇女真骑兵一千五百骑,步卒两千,以及商团武装一千二百骑,步卒一千余,合计兵马三万三千余,如果再算上随军的民夫辎重,以及各色人等,四万两千人是有的。</p>
而在倭寇那边,第二军团被全歼,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一个损失过半,一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马,但其余各部的损伤并不太大,大多是和地方上的**暴民交战损伤,各个军团凑起来,也有十一万左右的规模。</p>
从人数上来看,三万三千兵马对十一万,胜负似乎已经分晓,倭寇的几个军团长也是用这个给自家打气,纷纷说此战必胜。</p>
如此大的军队行动,最让人关心的是粮草供应,对明军来说,这根本不是问题,实际上,从某种意义来说,还是一件好事。</p>
边墙外的垦殖农庄以及各大商行,还有辽宁本地的那些大庄子,虽然有各种关外特产,也有各类赚钱的贸易,但真正大宗的产品还是粮食,粮食这个东西的确是必需品,也不愁销路,奈何辽宁不缺,北直隶一带也是不缺,不是卖不过去,可没什么太大的利润,手里有粮心里不慌,可以用来招募更多的农民劳力,这个也是众人的打算,不过也是个很无奈的算计了。</p>
等到王通率军入朝,大军所需的粮草开始是由关内带来,辽宁官库里供应,等入朝之后,就开始就地采买,这个就地不是说在**本地也不是说辽宁,而是说你将粮草运到大军这边,大军当场支付银钱购买,或者是开具三江系统见票即兑的钱票和银票。</p>
不光是边墙外的庄子里有粮食,天津卫这边因为是漕粮转运的枢纽,海运的门户,也有大批的粮食储存,至于来路那就是五花八门,江南的、河南的、山东的等等等等,大军需要粮食,军需通过三江系统在各处采买,这南北的存粮就都有了用武之地。</p>
边墙外的用大车运输,在鸭绿江这边上船出海,京津一带的粮食直接在港口上船,船运到**大军左近的港口,然后用车马运送到大营中。</p>
大部分走了水路,运输方便,运费低廉,因为**地形狭窄,上岸之后运到大营之中并不需要太长的距离,民夫丁壮也不会太苦,更关键的是,各处的出产换回了真金白银,让这些商人和大庄园主尝到了垦殖的甜头,银钱物资流转起来,甚至因为这个物资供应,开辟了几条商路,这个才是真正的好处。</p>
相对于明军轻松从容的粮草筹措和供应,倭寇兵**粮草供应就是一个灾难了,十一万人的吃用可是极为巨大的数量,从倭寇入侵**到现在,倭寇一直是破坏劫掠,从去年才开始进行经营。</p>
等开始经营的时候,明军又开始入朝,根本没有什么完全的准备,尽管汉城一带是**最好的粮食产区,以往是要供应**几百万人的人口需用,可现在这十一万人的吃用都是紧张非常。</p>
对于这个,小早川隆景等老将倒是果断的很,宁可**饿死一百,不能饿死一个足轻,以这个原则,分批向各处劫掠,**人的口粮都是被抢夺而来,当初倭寇入朝,**也不是处处烽火,颇有些**两班高位的大人物,大寺庙的主持和倭寇交好,也被倭寇好生对待,用来维持地方。</p>
到了如今这个地步,那还能顾得上这么多事情,这些大户的存粮相对丰富,都是一并抢掠了过来。</p>
**百姓们自发的反抗还容易扑灭,可触碰了这些大族大户的利益,那就完全不同了,一时间,许多高门乡士都想起了国破家亡之恨,纷纷起兵抗倭,一时间京畿道和忠清道处处烽火,让倭寇焦头烂额。</p>
不过,十一万大军毕竟是个绝对优势的存在,四下征伐平定,倒是没有出什么大乱子,可**被杀的人有几万,灭门破家就更不必说了。</p>
***************</p>
大明的七月,松江府已经是闷热异常,京津一带也是暑气熏人,可在**这边却让人感觉到很舒服,气候颇为怡人,而且不干燥,毕竟是个半岛,距离海边很近。</p>
从王通率领的大军进入**之后,各个团在平安道和咸镜道之间机动作战,骑兵们都是长途奔袭,都是感觉到疲惫,在黄海道行军到京畿道这个过程,反倒是一个难得的休整,相对于他们,标兵步卒和那些没有参加战斗的骑兵则是憋足了劲。</p>
边镇改革,标兵步卒是最有切身利益的一批,从前他们也是足粮足饷的养着,可一改革,他们却成了被抛弃的一类,这次带着他们出阵,稍微有些头脑的人心里都明白,这是禁军要将他们吸收招纳。</p>
谁给钱不是打仗吃饭,边兵们倒没什么别的想法,只是这一路走来,却有了畏缩的情绪,打仗拼命这个不难,可平日训练这么苦,规矩这么大,这个就没什么意思了,何苦来呢,现如今不怕累去草原上当个护卫不也是吃香的喝辣的。</p>
接触久了,感觉又有变化,先是这种精气神就不同,禁军的兵卒活的威风神气,那种高人一等的气派让人羡慕的很,有句话说好人不当兵,可虎威军这边,却有一种当兵才是英雄的风气在,这种风气对习惯了文贵武**的武将兵卒来说都是个极大的吸引,另外一点,有过接触之后,都知道禁军的家属日子过得不错,差不多都有个产业和营生,最差最差也是个有土地有大牲口的富农。</p>
不是说参军之前有的,而是参军之后,禁军系统和三江系统的各种照顾,去塞外,去边墙外,在各处做生意都有的方便,这些好处才是真正吸引人的,在外面这么脑袋别在腰带上折腾,家里娘老子和婆姨孩子可不能折腾,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,总要有个照应不是,眼下这天下间发财置业的门路多,大都是在和这王通沾着关系,能进禁军,这就是第一等的好处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