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(第1/3页)
谷聿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29电子书www.29txt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十六根雄壮大柱支撑一座朝堂大殿,数十位朝廷栋梁鼎立一片国家社稷。关键时刻,是他等重臣出谋划策,扭转乾坤,让国家解除困境,转危为安;生死关头,亦是他等重臣挺身而出,力挽狂澜,既王宫不予倾倒,安然无恙。</p>
看赵之国家,自赵武灵王始,内整田治,富足百姓,革新胡服骑射,强增军事实力,对外战争胜多负少,遂成诸侯七国之佼佼者。到惠文王赵何即位,内政清明,良将名相辈出,无论对内治理还是对外战争,成就不凡,成功巨大。传至当代孝成王赵丹手中,愈加殚心竭虑,勤勉政事,操劳治国,比较六国之强悍,能与商鞅之后的强秦抗衡,更有文韬武略,文臣赵胜、虞卿、蔺相如,武将廉颇、乐毅、李牧等,因此,在赵孝成王看来,赵国定然不惧与秦一战,决计一搏。</p>
赵孝成王,赵国君主,嬴姓,赵氏,名丹,赵惠文王之子,于公元前266年即位。</p>
目下面临危在旦夕的情势,理政逾五年的赵孝成王颇感头疼,长平关战事的持续拖延,更让他急火攻心。在赵孝成王看来,这都怪乎于廉颇固执己见的避战策略,将赵国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以致朝野上下亦多认为,是廉颇将赵国实力消耗过快,从而逼迫赵王因为国力难济,不堪重压,才想与强秦尽早决战。</p>
众矢之的,似乎廉颇一夜间有成为赵之罪人的可能。</p>
确实,与秦的长期军事对峙,对赵国越来越不利,赵孝成王曾尝试运用外交手段达到迅速解决长平战事的目的。</p>
就在长平初战不久,赵孝成王眼见前线屡战屡败,还损失了一员都尉,于是便派使臣向齐、燕、楚、魏等国求援。这可让秦昭襄王紧张了一阵,准备着如若各国援赵,一遇不利立马退兵后撤。然没料四国诸侯各怀鬼胎,迟迟不见动静,这就让赵孝成王心存疑虑,对于援兵亦就不作过多奢望,于是赶紧,他召来几位重臣密谋商议,开始问计于上卿虞卿和名士楼昌。</p>
赵王直截了当,问道:“虞卿楼卿,你等亦看见了,我赵军初战不利,都尉校尉战死不少,寡人想要卷甲赴敌与秦军决战,你等看如何?”</p>
楼昌先行回道:“大王,我赵国现在就与秦军决战,没有好处,以臣看,不如派一重要使臣去秦国求和。”</p>
虞卿急忙摇手反对:“大王,楼大人主张求和,是认为不求和我赵军必败,可是,现在和谈,控制的主动权可在秦国一方啊。臣只想问一句,大王,您估计秦王的作战意图,是要击败赵国大军呢,或者不是?”</p>
赵王不假思索,道:“当然是要击败我赵军啰,你等亦看到,秦虏已竭尽全力,毫无保留了。”</p>
虞卿点头接着言道:“那么大王,能否听臣一句,是否可派使臣带贵重珍宝去联合楚、魏两国,如若楚、魏接纳了我王使臣,秦国必然会怀疑天下合纵,而且必定恐慌,这样,我赵国与秦国的和谈才能进行。”</p>
应该说这是一条合纵抗秦的妙策,一旦赵国得到列国诸侯的支持,完全可以打败秦国。其实,长平之战开展之初,楚、齐、燕亦都准备派出大军援助赵国。然赵孝成王得来一声叹息,对楚、魏是否会与自己洽谈合纵抗秦一事,心里一直没底,亦就未理会虞卿的计谋,而采纳了楼昌的意见,立马招来平阳君赵豹,与他商讨派使臣郑朱入秦求和之事。</p>
秦国一看,机会来了,当即高规格接待了赵国贵臣郑朱,同时,又把郑朱到秦国和谈之事大加宣扬,给列国诸侯祝贺秦军获胜的使臣看看。齐、燕两国见此情形,断然拒绝了援助赵国,楚、魏两国原本观望,只待秦赵打到筋疲力尽,再派兵去救赵,可趁火打劫,现在一见秦赵已开始媾和,恐惹来祸端,便找来借口亦拒绝援赵。如此,赵国被完全孤立了起来,从而失去了最后一次合纵的机会,退走到了悬崖边缘。</p>
秦国随之毫不客气,亦用不着与赵继续和谈了,直接打发郑朱回了邯郸。</p>
硬生生又被逼到生死存亡关头,赵孝成王怎能不急,焉敢稳坐避战岛?何况他还年轻气旺,血气方刚,根本容不得敌军恣意侵入国土,屠戮自己的将卒百姓。</p>